日本入境审查体系即将迎来历史性变革。法务省近日在众议院法务委员会上披露,原定2030年实施的电子入境审查系统将提前至2028财年落地。这项被称作”日本版ESTA”的新型机制,标志着东亚岛国正构筑起数字化国境防线。
根据法务大臣铃木馨祐的说明,新系统将重点覆盖现有68个免签国家及地区的访客。未来这些原本享受”即兴旅行”便利的游客,需在出发前通过电子平台提交包括行程计划、住宿信息在内的个人资料。出入国在留管理厅将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审核,只有获得电子许可的旅客才被允许搭乘赴日航班。
促使日本加速推进该计划的核心动因,是旅游市场的超预期复苏。统计显示,2025年首季度访日外国游客已突破千万大关,较疫情前峰值增长近四成。大阪世博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的临近,更让政府预见到出入境管理压力的倍增。通过前置审查流程,既能缓解机场通关压力,又能有效筛除潜在风险人员。
在实际操作层面,旅客需把握两个关键节点:线上申请需预留足够审批时间,电子许可将与机票信息绑定;入境时则可凭生物识别技术实现秒级通关。值得注意的是,审查不通过的旅客将面临”出发前拦截”,即便持有有效机票和酒店预订也无法成行。这种”防患于未然”的模式,与美国、欧盟现行的电子旅行认证系统形成战略呼应。
对于中国游客而言,现行签证政策暂不受冲击。但观察人士指出,若未来中日达成签证互惠协议,内地居民可能成为该系统的适用对象。值得关注的是,日本正同步升级出入境生物识别系统,预计到2028年将形成”云端审核+智能通关”的全链条管理体系。
这项改革折射出日本安全战略的深层转向。在旅游业经济贡献与国家安全的天平上,政府显然在加码后者。通过数字化手段构筑”电子护城河”,既维护了免签政策的便利性优势,又为应对非法滞留、跨国犯罪等问题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。随着全球出入境管理智能化的浪潮,这场静默的国境革命或将重塑东亚旅行版图。